让孩子从小就“吃点苦”并不是挫折教育,用句现时流行的说法就是低效“群体免疫”而已

挫折教育应该是培育积极的心态和获得人际的支持的能力。

积极的心态,就是相信自己,很多挫折导致的消沉,都是自己对自己的过度自责,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心理,究其深入和实际,挫折的发生很多都是外部的因素和对自己错误的定位。例如,当成绩不理想时,是自己对自己有一个错误的定位,平时学习的时候,自己因为意志力的欠缺,而没有投入时间去学习,或没有好的良师的引导等,而缺乏学习的效率,这样,自己的学习积累必然是比较薄弱的。但考试前却以为自己应该“不错”。这种“偏差”,导致自己最面对不理想的成绩时,就有一种落差。平时正确认识自己的定位,这样就能避免这种落差的产生。

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因为毕业没考好,没能取得学位,或一位研究生或博士,没能如期毕业,他或她只看到自己百步阶梯中最后的一个阶梯没能完成,就否定了自己整个的攀登过程,这就是一种“认识”的偏差。在旁人来看,能取得高等学校的毕业,能达到研究生或博士的学习过程,已经是一种成就。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特别是自己在那种“状态”下,能达到的“成就”,已经是十分了不起的,但“当事人”就是没有看到,一叶障目了。这就是“认识的偏差”。

暂写到此,明天继续...

我想咨询一下

我想咨询一下?

上级主管 | 合作伙伴 | 隐私政策 | 适应法律 | 授权担保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2019 吾家知吾思综合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