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教授展出百种家书藏品 传递中国传统好家风

新华网广州9月29日电(记者 郑天虹)日前,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春健把自己的收藏品——百封家书拿出来向公众展出。这些展出的家书全部手写,从清末到近现代时期,有出自普通人的,也有出自名人之后的,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家风和家教。

这百种家书在中山大学锡昌堂一楼展出。据展览策划人周春健介绍,根据其内容厘为五类,前三类分别强调“父子有亲”、“兄友弟恭”、婚姻家庭之伦理意义,第四类主要展示名人之后对先辈的传承,第五类则是其一家三代的家书,包括自己写给女儿的书信。

记者在展馆看到,五类家书分别起了主题,一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主要展示父母对儿女之教导关爱,以及儿女对父母之孝顺敬重;二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主要展示兄弟姐妹之间血缘上之手足深情,事业上之相互支持;三曰“君子之道,造端夫妇”,主要展示夫妇之间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之亲情与态度;四曰“立身行道,家奉严君”;五曰“先严手泽,躬行传承”。

周春健说,家书跟天下国家有着密切的关联,家书不光是情感、不光是家庭亲情,也有做人的引领,包括对国家、对社会的关爱。细细品味家书,会发现内容丰富,尤其反映中国人日常生活、用中国话语系统表达中国人的精神观念和伦常道德家教家风,包含着情感沉淀、语言演化、仪式的严肃性。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叶金宝说,本次展览对我们从事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副书记唐锐说,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通过展览的方式结合现在新时代媒体传播,把好的作品、文化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方式,获得更大、更广泛的传播。

本次展览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哲学学会、广东伦理学学会联合主办,时间为9月26日至12月26日,对公众开放。

9月26日,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哲学学会、广东伦理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百年家书——习之堂藏家书百种特展”在中山大学锡昌堂开展, 广东省社科联、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广东省委办公厅有关负责人、中山大学部分师生参与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系主任张伟教授主持,广东省社科联叶金宝副主席、共青团广东省委唐锐副书记、中山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冯达文先生、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先生分别致辞,展览的策划者周春健教授讲述了哲学系筹办本次特展的缘起,并一一进行展品收藏背景和主要特色的讲解。

警惕“画虎不成反类狗”,是东汉马援家书中对侄儿的训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家书中拳拳诫子之言。自古以来,家书早已成为家教、家风的重要载体,在家庭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深受重视。无论是清代的《曾国藩家书》,还是近现代的《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等,均对国人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传统文化“四个讲清楚”的论述中指出要讲清楚中华文化,家书中含有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通过家书的形式,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融入家书这一具体形态,是哲学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许鸿飞院长在致辞中肯定了哲学系近几年来举办的各类高端文化交流活动和展览,并表示家书展览让我们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朋友之间的亲情与友情,对现代社会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也具有重大影响。许鸿飞院长希望哲学系能够继续举办高水平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形成延续。

百种家书,据其内容厘为五类:一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主要展示父母对儿女之教导关爱,以及儿女对父母之孝顺敬重。二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主要展示兄弟姐妹之间血缘上之手足深情,事业上之相互支持。三曰“君子之道,造端夫妇”,主要展示夫妇之间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之亲情与态度。四曰“立身行道,家奉严君”,主要展示作为子女后辈,当永远铭记先人教导,立身行道,慎终追远,努力营就好各自家庭事业。五曰“先严手泽,躬行传承”,则主要收录周春健教授父亲当年致他的书信以及他致小女书信数通。多家媒体予对此次展览进行了报道,展览将持续至12月26日,对公众开放。

我想咨询一下

我想咨询一下?

上级主管 | 合作伙伴 | 隐私政策 | 适应法律 | 授权担保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2019 吾家知吾思综合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