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
在异常心理学上,有提到反社会人格,就目前为止:反社会人格无法治疗。
如果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发现,原来这位来访者是反社会人格,那么一般就会敬而远之的让对方离开,因为反社会人格即使是药物治疗也是没办法的。
反社会人格的一般标准:
1、外表有魅力,拥有中高度智商。
2、事情无论大小都没有责任感,使一般人心神不安的情景他却不以为然。
3、无羞耻感
4、谎言被说破也不以为意。
5、没有明显的悔恨之心。
6、判断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
7、缺乏真正的洞察力
8、感情麻木,没有爱和依恋的能力。
9、别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
10、无真正企图的自杀史
11、绝大多数反社会人格生活无规律。
上述描述,符合半数以上就是反社会人格倾向了(是否反社会人格障碍,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当然,不是所有的反社会人格都会犯罪,但是绝大部分会。该人格的特征更多的是对权威和规则的本能不屑,也不喜欢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感情, 什么亲情爱情友情都不放在心上。
就我个人而言,当我发现某人某事可以让我产生情绪的时候,我会十分厌烦,会放弃掉。
巧舌如簧、冷酷无情、自私自利、撒谎成性,这些都是反社会者惯常的表现。
上面讲的反社会人格,是从专业角度而言。但实际上,很多家暴受害女,在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都会被反社会人格吸引,为什么呢?
因为你们看到的反社会人格是这样的:
冒险性:很多女人不喜欢平淡,喜欢浪漫,喜欢刺激: 有点危险或是不怕危险的人总是有点吸引力的。
(反社会人格很难有“怕”这个感觉。)
真诚: 很多反社会人格感情是很直接的,甚至给人实在的感觉,为什么? 因为若没有利益冲突,其实他们不在乎别人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人,这样反而会给人一种实在直率的感觉。我根本不在意你是如何看待我的,所以我很直接的告诉你我的感受。
接受度高: 反社会人格没有底线,他对别人没有太多要求,跟他相处会很轻松。当然他想伤害你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容易成功:当今社会大环境,真诚的不太多,冒险的容易赢,所以反社会人格喜欢冒险,因为很难有“怕”的感觉,他们也常常犯罪,这个不难理解的,犯罪如果没有被抓住,就是高收益的事情,当然被抓了就是高成本的事情,但是反社会人格不怕成本,所以他就会尝试。
所以,你们看到的反社会人格,很有可能是这样一个人:好奇心强、诚恳直率,有一说一、热爱冒险、有点懒散却生活得还不错的人(比如张爱玲的前夫胡兰成)
所谓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种坏男人,很多都具有反社会人格
----------------
由于经常跟监狱、司法部门打交道,反社会型人格的人接触不少,这也是大家最为令人迷惑的人群之一,这类患者的特征是长期一贯无法服从社会规范,他们会做出一些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难以接受的行动。
譬如从朋友和家人那里偷东西,他们往往是不负责任、冲动和不诚实的。
Robert Hare是一位研究精神病态群体的专家,他将这些个体描述为“人类社会中的掠食者”,他们施展魅力,操纵他人,并且无情地在生活中开辟自己的道路,他们完全缺乏良知和共情能力,可以自私地拿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随心所欲,不会为破坏社会规范和期望而感到丝毫内疚或后悔。
根据DSM-5的诊断标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具有一种漠视和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始于15岁之前,表现为至少3种情况:
1、无法服从社会规范和无法表现出遵纪守法的行为,表现为反复实施可能会被逮捕的行为;
2、具有欺骗性,表现为反复说谎,借口繁多,或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欺诈他人;
3、冲动或无法预先先做出计划
4、易激怒和具有攻击性,表现为反复出现打架或攻击他人的行为
5、持续的不负责任,表现为反复地无法维持稳定的工作行为或承担财务责任
6、草率地漠视自己或他人的安全
7、缺乏悔意,表现为对于伤害、虐待他人或从他人处偷窃表现得毫不在乎,或会合理化上述行为。
个体至少为18岁,有证据表明个体15岁以前患有品行障碍,而且不仅仅出现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的病程中。
反社会人格的形成,经过研究表明,是由基因、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形成的,过程相当复杂,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时,有一个很主要的问题:反社会型人格的患者很少会认为自己需要治疗,因为这一点,他们甚至会操纵医生或者治疗师。
我身边很多精神科医生的朋友都跟我说,这个症状太难治,对能否成功治疗持悲观态度,而且根据以往的经历来看,也很少有成功的故事记录在案,相当于是心理治疗中的“绝症”。
一般而言,精神科医生普遍认为像这类患者适合就是集中起来进行治疗,从而防止他们会出去再出现反社会的行径。
一项针对暴力罪犯所进行的大型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可以降低治疗结束后5年内出现暴力行为的可能性,但要注意的是,治疗的成功和PCL-R对“自私、冷酷无情和毫无悔意地利用他人”等特质的评分呈负相关。
换言之,经过评估在这一特质上的得分越高,个体在治疗之后不再从事暴力行为的概率就越低。
比起治疗,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预防更为重要,科学家早已发现,针对日后可能患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高危儿童,如果在年幼的时候发现有谩骂、打架以及威胁他人的表现存在,在学校或者学前机构中实施,对良好行为的支持以及改善社会能力的技能训练,是可以预防反社会型人格的发展的。
时间拖得越长,到了成年则变得非常困难,无论是谁,成年的治疗效果都非常差,早期预防是解决有关问题的最佳途径。
- 哈佛大学学生联署“以色列应负全责”,捅大娄子了10/13/2023
- 反向思考,要洞悉一些虚假的身份。有利于找到真实的本质。10/13/2023
-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意思(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意思)6/9/2023
- 2023全国甲卷高考作文|时间·人·技术6/9/2023
- “牵手门”连衣裙为两年前款式,卖家:月销4000+,预售40个工作日内发货6/9/2023
- 林志玲一家三口首同框,儿子巨可爱,婆家娘家人都在中国生活6/9/2023
- 一患者因脑梗去世,医生承认此前未成功植入脑血管支架并隐瞒6/9/2023
- 高考已落幕 人生才起航 请为成为一名大人做好准备6/9/2023
- 2023年上海卷高考作文|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6/9/2023
- 冯仑被2857万“绊住”,其他5位“小伙伴”怎样了?6/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