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社会人格有哪些人性特点?
据统计,全世界有4%的人口属于反社会人格障碍者,也就是说,100个人里面,有4个人是毫无良知的人。
他们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很多时候他们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伤天害理、罪大恶极的,但即便他们能够分清善恶,他们也绝不会以此为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更不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罪恶感。
反社会人格者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拒绝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的信念就是“我没做错任何事情”。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反社会人格者只活在一元世界里,也就是他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根本无法自我反省,也毫无共情能力,很难明白爱和关怀的意义,心灵极度空虚,情感体验能力也非常钝化。他们跟其他人很难建立真正的关系。
那些有生命力的东西、有血有肉的人和动物,在他们眼中,都可以变成一个无生命的“玩物”。他们不会在乎这个“玩物”是否会伤心、是否会痛,他们只在乎自己在这场“游戏”中是否“获胜”、是否玩得过瘾。
反社会人格者相当的自恋自大,由于他的世界里只有他一个人,所以一切游戏规则都是他来制定,所有的对与错也都是他说了算。他们从不会觉得自己的生存方式有任何问题,也藐视社会的一切规则。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因为他们永远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则来行事,而不是按照社会的规则。
有一种反社会人格者,嫉妒心极强,总是垂涎别人身上所拥有的“金光闪闪的”东西,比如漂亮的容貌、优秀的恋人、受人欢迎的个性、成功的事业等等。
当他们看到别人很闪耀,他们就会本能地感到难受。于是,他们就会想要通过掠夺别人,暗中毁坏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来平衡自己扭曲的心情。
本质上来讲,这类反社会人格者真正的乐趣仅仅在于夺取,而不是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比如,一个反社会人格者看到自己的朋友有一个很优秀的恋人。他从中破坏他们的关系,并不是为了占有对方的恋人,而只是为了破坏而破坏。
2、反社会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如此违背法律、违背良心道德去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反社会人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与很多精神疾病一样,反社会人格的形成,有先天和后天的双重因素。
在先天上,主要是指遗传因素的影响,以及大脑结构的特异性。
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或者父母一方,是一个反社会人格者,那么他就有可能携带反社会人格的基因。
根据研究发现,反社会人格者的大脑皮质机能跟常人有很大区别,这种不同导致反社会人格者相比正常人,对情绪性的词汇反应非常迟钝,甚至没有反应。
比如说,他们对于快乐、痛苦、难过、伤心、恐惧等词汇的反应,跟桌子、凳子、站立、坐下等这些没有感情色彩的词汇反应是一样的。由于他们很难辨别情绪,使得他们在情感上非常“冷血”,无法去了解他人的感受,没有能力正确处理爱、恨、情、仇的情感经历。
人的良知主要是建立在爱、依恋、共情这样的情感基础之上。所谓没有良知,大概就是因为一个人没有爱的能力,所以他只能去伤害别人来获得快感。
后天因素来讲,主要是指童年时期的抚养方式,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究,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受到过虐待,会给他的人生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一个孩子在越幼小的时候受到过虐待,这种负面影响会更严重、更深远。很多反社会人格者在童年时期都遭受了虐待,或者严重的情感忽视。
英国儿童心理医生奥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这本书中就指出,一个人良知的培养主要在3~6岁。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善恶观,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和爱,那么这个孩子内心会非常没有安全感,对爱的感觉会非常模糊,在长大后会很难跟他人建立一个健康的情感纽带。
除了早期抚养方式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毕竟人都是社会动物,除了家庭环境,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爱人、领导、老师,都会间接地影响我们变成一个怎么样的人。同样,生长在农村或者城市,接受东方或者西方的教育,都会对人格的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般而言,亚洲国家的反社会人格者相对比较少,低于西方国家的平均值4%。你会发现,西方国家的恐怖主义,要明显多于亚洲国家。
3、如何识别身边的反社会人格?
既然反社会人格者这么可怕,那么我们要如何识别这些残酷的、不计后果的人呢?
心理学家给出的答案令人深感不安。因为很多反社会人格者,都像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在他们摘下伪善的人格面具之前,和正常人可能没有太多区别,他甚至在同事、朋友眼中是一个有魅力的人。
美国知名临床精神病学专家玛莎·斯托特博士在《当良知沉睡:辨认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一书中就指出,反社会人格者最大的一个招数就是喜欢装可怜。
一旦获得他人的同情,就获得了操纵他人的砝码,尤其是那些心地善良的人,当他们对戴着面具的反社会人格者心生怜悯,表现出极大的友善而毫无防备时,可能就中了反社会人格者的圈套。
电影《素媛》里的小女孩看到浑身被淋湿的大叔,好心给大叔打伞,结果酿成悲剧;同样,乐观善良的章莹颖也是因为疏于防范,上了克里斯滕森的车,最后被残忍杀害。
可以说,反社会人格者都有一定的表演天赋,他们把自己隐藏得很深,生活对于他们来讲就是一场狩猎。一旦他们盯住目标,就会不惜一切手段,利用人性的弱点去愚弄和控制他人。
可见,想要识别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除了提高防范和细心观察,可能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办法。
我们要尽可能掌握多的安全知识,这样我们能够避开的陷阱也就越多,我们也就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在交友,识人方面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如果有些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你的善良,利用你的同情心去做出一些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事情,那么你要远离这样的人。如果一个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友善,你也要提高警惕。
4、反社会人格者有无用武之地?
反社会人格者是高危人群,他们好斗、报复心强、喜欢操纵他人、冷酷无情,在社会当中,绝对是一枚潜在的定时炸弹。
他们几乎被认为是无药可救的,因为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有问题。无论是电影《素媛》里的性侵犯,还是杀害章莹颖的克里斯滕森,即便他们被定罪,他们也不认为自己做错了。
那么反社会人格者,有没有他的用武之地呢?
心理学家指出,反社会人格者由于情感缺失,缺乏共情能力,很难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所以这种冷血的人,如果放在战场上,他们可能会成为一个英勇杀敌的战士,或者成为一个阴险狡诈的双面间谍。相比普通人,他们并不需要特别专业的训练,就能够欺骗他人,做到对杀戮毫无畏惧。
很多反社会人格者并不是天生的,即便那些有遗传基因的人也不是天生就冷血。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特殊的经历,使得自己的道德不断沦陷,良知不断丧失,于是渐渐失去做人的底线,成为了一个反社会人格者。
所以,一个人守不守得住自己的良知,是正常人和反社会人格者的一道重要分界线。就像英国诗人约翰·德莱顿说的:“一个人的良知,就是他的力量”。当一个人选择完全放弃良知,他选择的是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 哈佛大学学生联署“以色列应负全责”,捅大娄子了10/13/2023
- 反向思考,要洞悉一些虚假的身份。有利于找到真实的本质。10/13/2023
-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意思(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意思)6/9/2023
- 2023全国甲卷高考作文|时间·人·技术6/9/2023
- “牵手门”连衣裙为两年前款式,卖家:月销4000+,预售40个工作日内发货6/9/2023
- 林志玲一家三口首同框,儿子巨可爱,婆家娘家人都在中国生活6/9/2023
- 一患者因脑梗去世,医生承认此前未成功植入脑血管支架并隐瞒6/9/2023
- 高考已落幕 人生才起航 请为成为一名大人做好准备6/9/2023
- 2023年上海卷高考作文|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6/9/2023
- 冯仑被2857万“绊住”,其他5位“小伙伴”怎样了?6/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