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角村

典角村位于西藏阿里地区中印边境,典角北边,就是加勒万河谷,就是阿克赛钦地区。

流经典角村的狮泉河向西北流淌约80公里后拐弯,切穿拉达克山进入了克什米尔地区,此后被称为印度河。这条河谷,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通往克什米尔的一条重要通道。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地理?也许有时候地理也是历史,“寸土寸心”。总有一些人,在这里坚守着。

典角村所在地区的狮泉河畔有一座红山,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城堡——热拉城堡,该城堡的存在,是说明典角村周边地区属于我国固有领土的历史证据。

西藏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

西藏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坐落在国狮公路和新藏公路的交汇处。1964年,随着新藏公路的通车,我国海拔最高的城镇便在这片海拔4300多米的盆地里的红柳滩上崛起,由于红柳滩边流淌着的是发源于冈底斯山脉的狮泉河,于是狮泉河这个动听、响亮的名字便成为个新兴城镇美名。

7.jpg

阿里大北线。

在狮泉河镇休整了一天,洗去一路风尘,继续东行。这次我们没有走阿里219国道(因为几年前已经走过了),而是选择了由狮泉河镇出发,经革吉 改则  措勤  文部南村 尼玛  班戈至那曲的线路,俗称阿里大北线。

80公里长的加勒万河谷,对我国有多重要?距离印度首都仅400公里

近日,印军越界遭到反击一事成为热点话题,而印度越界的便是中控的加勒万河谷地区,最终造成印方损失20个士兵收尾,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而至于印度选择从加勒万河谷越界,这跟该地区所处的位置有关,这个仅有80公里的河谷,肯定会有人好奇为什么对我国如此重要?其中有一点便是该地区距离印度首都仅有400公里。

占据高地对作战有利

就算不懂军事,看过抗战题材的电视剧的人都应该知道,占据高地对作战更有利。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将兵力部署在高的地方,下方敌军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能及时规划出作战策略。同时因为中印边境属于高原区域,高原地形复杂,加勒万河谷更是陡峭。很多武器在高原上不能发挥出平时的威力,但占据高处,能将炮弹投向更远的位置,加勒万河谷是战略计划中不可缺少的区域。

加勒万河谷的导弹足以直达新德里

谈及高处的炮弹可以射程更远,在这个方面也可以将炮弹换成导弹,同时该地区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仅有400公里,如果在加勒万河谷部署短程导弹,射程是完全满足打击距离的,更何况中远程的导弹,想要反击简直不费吹灰之力。而另一方面,一旦印度有了某种不轨的想法,我国的地形优势足以起到威慑作用,让他们重新考虑是否还要这样做。毕竟这么多年,印度一直靠其他国家来“发展”军事,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军事武器,没有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一体系军事工业和科技,拦截导弹成了一个大问题,想要快速拦截到巡航导弹,对他们来说是很艰难的。

印度没有丰富的高原作战经验

上文提到过,高原作战没有平原那么容易,很多武器的威力会大打折扣,比如说因为环境的影响,炮弹不容易击中,对此我国曾做过大量测试,最终将数据保存,以保证能在作战中准确打击目标,但印度不一定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利用大量的测试让他们的炮弹打得更准。同时印度军方并没有太多的高原作战经验,这一点在62年就能体现出来。印度军官没有任何作战经验,战时瞎指挥,导致战局一片混乱。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印度往中印边境派出大量坦克,其实这一决策并不明智,因为边境地形复杂不适合坦克作战,不仅会让坦克报废的更快,作战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印度死亡人数跟其后援有极大关系

就地形来看,加勒万河谷的地形陡峭,对于我国来说输送物资有一定困难,更别提印度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中印在边境发生冲突,印度的死伤如此严重了。印度有3人当场死亡,但从样子来看更像摔死的,还有17个人在肢体冲突后受了伤,因为印度对地形并不熟悉,支援非常缓慢,到最后这17个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支援后死亡。

如此看来,印度选择在加勒万河谷起冲突这一行为并不明智,没有考虑到后勤是否能照顾到前线,也忽视了我国对该地区的重视,最终造成了伤亡惨重的局面。当时只是肢体冲突,没有用到任何现代化武器,理应双方伤亡人数不会有太大落差。在之后,印度在国内给这20名士兵开启追悼会,并向国内描述中国在这次冲突上受到多大损失,给印度人营造一个假象的局面,避免军队士气低落。

由于印度政府在国内面对着新冠疫情濒临失控的危机,经济又遭遇到重创,失业人口剧增,所以新德里想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强硬一下,拉抬国内民众的支持度。结果没想到在 6 月 15 日发起挑衅后惨败而归。

因而,印度政府想搞拖延战术,寄希望于中方退让。但是这种拖延的战术,以及恶劣的天气让印度前线士兵怨声载道。

值得外界注意的是,据印度媒体报道,中印军长级谈判,印方代表团以印军第 14 军军长哈林德 · 辛格中将为首,参与人员包括两名少将、四名准将和其他上校级军官和翻译。此外,还有负责中印外交事务的印度外交秘书斯利瓦斯塔瓦和 " 印藏边境警察部队 " 总督察迪帕姆 · 塞思。

最让外界瞩目的,最近一次会谈中,印方代表多了一个新人——印度陆军的梅农中将(PGK Menon)也参加了会谈,这位中将目前是中印边境东段的一个印度陆军山地师的师长,刚刚从藏南一带赶赴达拉克地区。

据悉,梅农中将将在今年 10 月份接替辛格中将,担任印军第 14 军的军长,辛格将被解职。主要原因是印军需要一个在此前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失败的 " 替罪羊 "。由于印度反对派批评边境军队表现比较软弱,舆论也有这种声音,所以莫迪政府可能会借此展示强硬。

梅农在印军的将军团体里是 " 对华鹰派 ",长期任职于针对中国的部队,是印度第一个山地师的首任师长。梅农不仅一直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策略,而且对中国比较了解,一贯的主张是 " 从中长期看,印度军队必须做好与强大邻国对抗的充分准备 "。

有知情人士向刀哥透露,目前印度后方从国防部到总理府,从媒体到民间,对中国只有更强硬,没有最强硬,更多只有强硬方式上的差别,而前线部队心里对冬天的考验和中印差距更有认知,因而士气不高。

莫迪政府撤换 14 军军长辛格,表面是辛格年龄到了,实际也是觉得辛格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比较 " 软弱 "。

有专家表示,印度前线官兵不想长期部署,对峙本来就是计划外事件,后勤调配临时启动,一些补给没能及时保证的现象是肯定存在的,天气的恶劣、后勤无法保证、接近一年的长时间对峙,让士兵们苦不堪言。

再加上,随着整个印度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濒临失控,近段时间以来该国的新冠确诊人数每日以 8 万人左右的新增速度持续暴涨。在这种背景之下,不仅是印度社会,就连军队和军警等强力部门也都因此遭受了一波重创。

本月 27 日,印度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国的中央武装警察部队中,已经累计确诊了 36000 例新冠肺炎病例。而这也是继印度军方于本月中旬公开承认已有近 20000 名现役军人感染新冠肺炎之后,又一枚 " 爆雷 "。

在这 3 万多失去战斗力的军警里,已出现了 128 名死亡病例。对于素以规模巨大的着称的中央武装警察部队而言,光是总人数多达 25 万人的边境安全部队(BSF),就有 10636 个确诊病例,整体感染率超过 4%,并且其传播依旧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有专家认为,来自新德里的政治命令是让前方 " 顶住 ",高级将领也不可能抗命,但前线士气的维持就是另一回事了。对峙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任何部队的后勤和人员都会构成考验,现在印度媒体吹嘘要打赢 " 两场战争 ",是把身处零下几十度严寒中的印军架在火上烤。

现如今印度可谓到了处境两难的境界,由于新冠疫情濒临失控,加上经济遭遇重创,失业人口暴增等现象,现如今的印度可以算得上濒临垂危的地步。不过印度政府似乎并没有对国内的问题上心,反而是在边境问题上频频与周边国家叫板,印度政府为转移国内矛盾频频与周边国家叫板,想通过在边境占据优势来提升国内的支持率。但在6月15日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印军惨败现状似乎并没有让印军得到多少好处!

图为 印度本国现状

据环球时报报道称,现如今中印第六轮军长级别谈判仍在进行,印方代表团派出印军第14军军长哈林德-辛格中将为首的多名印方高级军官人员,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印方代表还派出了一位新人——印度陆军的梅农中将也参与了此次的会谈,这位中将目前仍是中印边境东段的一个印度陆军山地师师长。

图为 中印军长级别会谈

据印军相关人员透露,梅农中将将在近日10月左右正式接替辛格中将,将出任第14军军长一职,据悉,此次辛格被解职主要原因是由于此前中印双边印军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有大量的印军士兵伤亡的现象,因此印度政府为寻求一个替罪羊将辛格中将直接解职。不仅如此,印度反对派也曾多次批评印边境部队在边境地区表现软弱,因此莫迪政府寻求更有力的边境部队来展现印军强硬的一面。

对此有印军相关人员表示:事实上印军边境部队并不想在边境地区长期部署,两军之间的对峙原本就是计划之外的事情。由于在后勤方面的临时性,这也导致了一些补给未能及时跟上,再加上天气,气候等恶劣环境之下,后勤根本无法及时保证。因此在中印边境长达一年的对峙中,印军士兵可谓苦不堪言。再加上本国新冠疫情面临即将失控的局面,国内经济持续下滑等多种恶劣环境之下,不仅是印度社会,就连军队以及军警等多方部门也深受重创。

就是在这种多方压力之下,莫迪政府依然要求前方要顶住,因此印军高级将领显然不可能违抗莫迪政府的命令,但对于一线部队来说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不仅如此莫迪政府还向拉达克地区派出了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其中包含T-90,T-72坦克以及BMP-2步兵战车。虽然印军高级军官说:这些战车能在零下40度的温度作战,但他也说,印军这支部队是世界上唯一能在这种恶劣环境下作战的机械化部队。

现如今中印第六轮军长级别依然进行的前提之下,印军就将自身置身于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这也不得不让外界揣测印军士兵真的就是莫迪政府的一种工具吗?

页码: 1 2

我想咨询一下

我想咨询一下?

上级主管 | 合作伙伴 | 隐私政策 | 适应法律 | 授权担保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2019 吾家知吾思综合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