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亚琴冰川

锡亚琴冰川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南端的巴控克什米尔、印控克什米尔和中国新疆之间,高度从印控一侧的海拔5375米延伸至中国境内的3620米,这一地区也是印度次大陆北部与中国的分水岭冰川长约72公里,面积约3000余平方公里,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30-50度之间。地形上呈南北走向,西面为萨尔托洛山脉,东面为喀喇昆仑山主脉。萨尔托洛山脉北端延伸至中国境内与喀喇昆仑山锡亚康戈里峰相连。萨尔托洛山脉的山峰高度处在5,450至7,720米之间,自北向南山口高度5,589米到5,450米;这一地区冬季平均降雪量10.5米,气温最低达零下50摄氏度。锡亚琴冰川地区为印巴冲突地区,自1947年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爆发后,这里始终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对峙阵地,双方均在这里设有重兵,并多次发生血战。

锡亚琴冰川展望,1984年初,印度著名情报机关“研究分析处”(R&W)从海外特工那里探听到巴基斯坦正从一家英国体育用品公司采购数百套防寒装备

锡亚琴冰川又称星峡冰川,是除极地之外的最大冰川,也称“地球第三极”。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南部,是欧亚大陆和印度次大陆之间的分水岭,站在冰川顶部,可以俯瞰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地区。控制锡亚琴冰川,就意味着形成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一、锡亚琴冰川概况

1、高寒缺氧

锡亚琴冰川是众多冰川中最大的一个,地形上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72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400米,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30-50度之间。由于位于降水迎风坡,冬季平均降雪量大于10米,并伴有时速80公里的大风,可谓是冰与雪的世界。

2、寸草不生

锡亚琴冰川硕大无比,碎石嶙峋,多孔多穴,裂纹斑斑,它是从参差不齐喀喇昆仑山脉之巅滑落至下面满是冰雪的山谷的。那儿寸草不生,也没有动物,即便是夏季也只是少数地区裸露出岩石和土壤。

3、重要水源

冰川融化的水是印度河的主要水源,冰川融水经过什约克依次汇入流经巴基斯坦的3000公里长的印度河。因此,冰川是印度河的主要来源,并提供世界上最大的灌溉系统。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其境内的三条主要河流均发源于克什米尔地区,特别是流经北部地区的印度河,其重要的汇入水系来自以锡亚琴冰川为源头的努布拉河,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巴基斯坦北部来讲,锡亚琴冰川常年不化的积雪仿佛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固态水库”。

4、最高战场

锡亚琴地区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在印巴两军对峙的这些年中,双方各有数千名士兵葬身于此,但其中只有3%的战士是死于对方的炮火,其他全都是死于严寒、缺氧、高原病和雪崩等非战争因素。此外,锡亚琴冰川与平原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直升机或特殊的雪地车辆,维持后勤供应的代价非常大。因此,锡亚琴冰川地区虽然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但扼守这块地区,却需要付出不相称的巨大代价。

目前,印度方面仍有大约7000名士兵驻守在这一地区,巴方也有约4000名军人把守。据估计,印度为了维护对锡亚琴冰川的占领,每年花费4.38亿美元,印度在冰川内部铺设了石油管道(约250公里长),以向前哨提供煤油和航空燃料。巴基斯坦每年的花费也在1.8亿美元左右。目前印巴两军在该地区维持着僵持状态,谁也不能把对方赶出去,但继续维持数千名士兵的驻守,又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

二、锡亚琴冰川历史

锡亚琴冰川地区为印巴冲突地区,自1947年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爆发后,这里始终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对峙阵地,双方均在这里设有重兵,并多次发生血战。

1、印巴停火线埋隐患

1949年,第一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印巴两国在联合国调停下停火并签署《卡拉奇协定》,将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和巴控两部分,但关于锡亚琴冰川,协定只模糊地提到停火线将“向北延伸到锡亚琴冰川”。

1962年,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关于中国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划分边界时确定两国边界延伸到锡亚琴冰川东北的喀喇昆仑山后,当时印度政府未表示异议。

1972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后签署的《西姆拉条约》,也认为锡亚琴冰川地区不适合人类生存,因此未明确划定界线。但值得注意的是,大约从1967年开始,美国国防测绘局(今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在绘制锡亚琴冰川地图时,将这片区域划到巴基斯坦版图上。于是,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和私营地图出版商纷纷效仿,印度对此强烈不满。

2、印度贵神速占冰川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为促进旅游业,巴基斯坦批准进入锡亚琴冰川的外国登山探险队数量与日俱增,西方登山者总是向巴政府提出申请,这反过来强化了伊斯兰堡对该地区的主权要求。印度情报机关还发现,巴军方曾多次组织军人加入“国际探险队”,前往锡亚琴冰川考察,新德里认为其真实意图是借此证明锡亚琴冰川是巴基斯坦领土。于是,猜忌心日重的印度政府开始酝酿奇袭冰川的行动。

1984年初,印度著名情报机关“研究分析处”(R&W)从海外特工那里探听到巴基斯坦正从一家英国体育用品公司采购数百套防寒装备,同时巴方还批准一支日本探险队对锡亚琴冰川东部一个制高点进行考察。印度认为,巴方的意图是夺取锡亚琴冰川,因此决心先下手为强。随即,印度陆军和空军提出代号“美格朵”(Meghdoot,梵语中的“天使”名字)的作战计划,首先派人秘密前往欧洲国家,大量采购高海拔作战装备,随后以“开展巡逻”的名义将驻扎在喜马拉雅山麓的第14、15军山地部队运至锡亚琴冰川附近。这些山地部队中的军官曾于1982年前往南极接受过极寒训练。

1984年4月13日,“美格朵”正式实施,印度空军出动刚刚到货的苏制高原型米-8直升机,搭载先锋部队前往锡亚琴冰川地区。不久,大约300名印度士兵顺利抢占锡亚拉、比拉方德等最重要的山口。这几处山口是锡亚琴冰川的“门户”,地势险要,印军在这里设防,巴军将很难攻取锡亚琴冰川。印度首批部队占据山口后,又紧急修筑简易野战机场。印度空军随后将大批军需物资空投至这些野战机场,印军直升机也将后续部队陆续运抵山顶。

在获悉印军突然抢占锡亚琴冰川后,巴军立刻组织军队反击,但在这场“登高竞赛”中已是落了下风,最后只得抢占冰川南部、地理位置相对较差的哥央拉山口。据美国《时代》周刊估计,“美格朵”行动让印度控制将近2600平方公里巴方宣称拥有的领土。后来,印度“研究分析处”吹嘘称,巴军原计划于4月17日发动对锡亚琴冰川的突击行动,因此印军抢先四天发动“美格朵”,可谓“时间就是胜利”。

但巴军方不肯放弃,从1984年开始进行了多次武力尝试,均因处于极为不利的仰攻位置而收效甚微。最有名的一次发生在1987年,当时巴军对印军占领下的比拉方德山口发动奇袭,可是经过包括白刃格斗在内的激烈战斗,仍未能改变原有作战态势。随后巴军又多次进行努力,均被印军瓦解。特别是1988年3月印军将一个FH77B式榴弹炮连部署到锡亚琴冰川后,彻底压倒巴基斯坦。该炮射程为24公里,地面机动力也很强,被印度士兵称为“幽灵大炮”。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差点引发印巴核对抗的卡吉尔战争实际也是因锡亚琴冰川而起。据印度《火线》杂志披露,当年3月,巴陆军第10军军长艾哈迈德中将与参谋长联席会议和三军情报局经过策划,决心出动第10军及其领导下的“自由克什米尔战士”,采取渗透行动,占领克什米尔实控线印方一侧俯视国家1号公路的德拉斯-卡吉尔高地哨所。艾哈迈德深信这将使列城-锡亚琴地区的印军受困,给印军造成难以解决的后勤难题。“让10月早点来临吧,我们将步行前往锡亚琴,替成百上千冻死饿死的印度人收尸。”他认为,此举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锡亚琴冰川争夺问题。

然而,当年5月打响的卡吉尔战争并未像艾哈迈德想象的那样发展。印度陆军在空军的支持下,不惜代价夺回巴军占领的阵地,印度海军和空军甚至做好投入核武器的准备,南亚局势异常紧张。最终,美国公开表态反对巴武装人员的渗透,巴总理谢里夫强令本国军人回到实控线己方一侧。

印巴围绕锡亚琴冰川展开的争战持续了19年,直到2003年才实现停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战争更多是“荣誉之战”:巴军视丢失冰川为奇耻大辱,印度也不肯放弃,结果双方长期屯兵于此,开始这场“云端之上的战争”。据统计,冲突爆发至今,印巴约有6000名士兵零散驻扎在150个营地,其中很多营地都安扎在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据估计已有4000多名印巴军人丧生,其中99%死于极端气候和雪崩。如今,印巴两国维持驻军的每日开支就高达近百万美元,但双方士兵的生活条件依然很糟糕,两国都希望卸掉“锡亚琴包袱”,只是民族主义情绪以及相互间的不信任使得任何一方做出让步都不太容易。

三、锡亚琴冰川地缘

锡亚琴的原意是“野玫瑰生长的地方”,然而这个名字并没有给这片土地带去更多的富饶和美丽,相反,这里成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争夺的战略要地。

一是从地理位置上看,锡亚琴冰川是地理中枢。位于克什米尔争议区的中间位置,东侧是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而拉达克地区与我国阿克赛钦接壤,是通往我国南疆腹地的桥头堡;南侧是克什米尔谷地和查谟地区,其中肥沃的克什米尔谷地是印控克什米尔主要的农作物产地;西侧是巴控克什米尔的北部地区,流经巴基斯坦北部的重要河流——印度河贯穿其间;而锡亚琴冰川的北部是高耸入云的喀喇昆仑山脉,穿越其中的通道曾是古代的丝绸商路,也是连接中巴的战略要道。可以说,锡亚琴冰川是克什米尔的地理中枢,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从地形地貌上看,锡亚琴冰川是战略高地。背靠喀喇昆仑山脉,是克什米尔中部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印巴实际控制线上的制高点,其北侧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站在冰川顶部,可以俯瞰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地区。换句话说,如果哪一方夺占了锡亚琴冰川,就意味着形成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目前印军在印度占领区部署300余门火炮,正是希望借助该地区的海拔高度,将炮火覆盖到巴军的纵深目标上,以增加常规战争的威慑力。

三是从地缘关系来看,锡亚琴冰川是战略棋子。犹如在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对印度而言,向北可切断中巴之间的战略通道,向东可直指我国新藏战略公路。在巴基斯坦看来,锡亚琴冰川是巴基斯坦打开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防御之门的钥匙,加之印巴停火线已明确划分,且有重兵把守,只有锡亚琴冰川有隙可乘,因此,巴方不惜代价展开武力争夺。

四、锡亚琴冰川展望

一是锡亚琴冰川问题是风向标。左右印巴两国国内政治动态的风向标。由于锡亚琴冰川问题已经成为涉及两国民族尊严和感情的大事,历届政府都不敢轻易在这一问题上作出让步,否则他们将面临被选民抛弃的厄运,国家内部也将面临分裂的危险。

二是锡亚琴冰川问题难解决。正是由于锡亚琴冰川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对印巴两国产

我想咨询一下

我想咨询一下?

上级主管 | 合作伙伴 | 隐私政策 | 适应法律 | 授权担保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2019 吾家知吾思综合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