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蔚来由李斌、刘强东、李想、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深刻理解用户的顶尖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联合发起创立,并获得淡马锡、百度资本、红杉、厚朴、联想集团、华平、TPG、GIC、IDG、愉悦资本等数十家知名机构投资。蔚来是立足全球的初创品牌,已在圣何塞(美国加州第三大城市)、慕尼黑、伦敦、上海等13地设立了研发、设计、生产和商务机构,汇聚了数千名世界顶级的汽车、软件和用户体验的行业人才。
近日,连英国首富、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都突然宣布放弃造电动车。原因很直接,就是他们要造的电动车不赚钱或不具商业价值。
此前,戴森曾计划为电动车事业投入220亿人民币巨资。
戴森背后的英国首富,光个人财富都超过1200亿人民币,还是全球技术领域的领导者,他放弃了造车,让全球的电动车造车新势力“凉了半截”。
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工业设计师、发明家、真空吸尘器的发明者、戴森公司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被英国媒体誉为“英国设计之王”。他是最受英国人敬重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之一。
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表示,戴森工程团队已经做出了非常好的原型车,产品非常符合戴森的理念,但可惜在商业上并不可行。
由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买家,戴森决定把电动车项目砍掉,关闭英国和新加坡的研发机构,把研发资源投入到固态电池、感应技术、视觉系统、机器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这些已经比较熟悉的领域。
对于此次项目的放弃,戴森在邮件中说道:“我们的电池研究一定会给戴森带来深远的好处,创新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功的道路绝不是线性的。这不会是戴森第一个改变方向的项目,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认可:这是及时止损。甚至表示,贾跃亭当年要是放弃了,乐视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戴森2018年利润达到1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00亿元),营业额高达44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00亿元)。而创始人詹姆斯戴森的个人资产已达138亿美元(约为1223亿人民币),是英国首富。
戴森公司一直都以技术控著称,对技术创新十分执着,对工程师也是相当重视。戴森公司每一款产品都在复述着同样一句话:“There‘s no point in doing one that looks like everybody else’s.”资料显示,2019年时戴森公司拥有将近16000名员工,其中工程师有6000多人,几乎占总人数一半。
财大气粗、还是技术控的戴森,此前是真枪实弹地投入造车。
早在2015年,就有传言称戴森公司计划造电动车,2017年戴森公司官方证实了传言并宣称其电动车将在2020年面世。
彼时,戴森就对外宣传自己会给电动车配备一个 523 人团队,并且还招揽了阿斯顿马丁前首席设计师Ian Minards和宝马前高管Ian Roberson作为戴森电动车项目的主管,以及雇佣大批在特斯拉(247.89, 3.15, 1.29%)和捷豹路虎的工程师,加上戴森原本的工程师团队。今年 4 月,英菲尼迪前全球总裁罗兰·克鲁格也被挖到了戴森,成为汽车项目的负责人。
除了花了不少力气招人,这两年戴森为电动车也花了不少钱。2017 年对外宣布会有 25 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20亿)的投入,在自己总部旁边做了研发中心和测试场。如今有消息说这笔预算已经花了一大半,即超人民币100亿元。而这钱,除了 2016 年时候从英国政府拿的 1600 万英镑电池研究资金,戴森做电动车的投入,大部分花的是自家的真金白银。
今年年中,戴森对外放出了几张电动车相关的专利图纸,透露了自己的造车理念。其中,在电动车最核心的电池和电机技术,戴森表示会采用固态电池来配合戴森电机。
在今年3月份,本土创投大咖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对蔚来在内的造车新势力进行了“唱空”。
张维表示,作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蔚来汽车交出来的答卷只能用“不及格”来评价,而“中国造车新势力”远不只是已上市的蔚来汽车以及处于头部梯队的威马汽车、小鹏汽车等等,中国这一批新兴的造车企业数量早就超过100家以上,而他们中的大部分,将会度过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和智慧驾驶无疑是汽车领域无可争议的方向,然而在中国并没有任何一家新能源造车企业值得投资。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称,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融资窗口只剩不到一年,一年后大批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90%的投资人将血本无归。
其中,曾经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一股的蔚来汽车更是多次因负面上热搜,巨亏、自燃、裁员等,4年烧钱220亿元后,问题越曝越多,股价更是不断创新低。市场多次发出疑问:蔚来还有未来吗?
8月22日,蔚来创始人李斌发表内部信,承认因为行业和公司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为进一步控制支出,提升运营效率,确认蔚来将在9月再裁员1200人。
评论:
从不看好蔚来,一个搞互联网,还不是AT级别的,就想造车,开什么玩笑
问题不是亏不亏钱,问题是即使亏欠也打造不出来符合消费者预期的产品。需要正视的是中国汽车工业跟国外的汽车工业的差距不是一个好的电动发动机一个智能驾驶主题就能弥补的,想要弯道超车,底盘,变速箱,发动机领域过硬的核心技术以及高品质的配套供应都是必不可少的,华为的成功实践证明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磨练功底比空喊口号卖情怀更实在
新能源车就是一场梦,是国家的战略性失误,新能源领域是对的,但为什么要用汽车呢,现在各个国家的汽车数量基本都已饱和,汽油柴油车技术成熟,就是OPEC组织美国都不会让新能源车得以实现,他们要保证国家利益,美国花了20年时间搞成世界前几原油出口国,你说搞新能源替代他们会干?生不逢时,但是技术积累终归会使其成为现实。
- “(工商)银行就说,你上访得再多,后来也是到我们银行(处理),别费工夫了。”胡现红气愤地说。10/13/2023
- “牵手门”事件最新进展来了:两位当事人已停职接受调查6/9/2023
- 流量密码 国企领导、小三、美女、身材、情侣装、景区街拍6/9/2023
- 牵手门6/9/2023
- 传上海虹口区卫健委信息中心主任钱文雄自尽身亡4/13/2022
- 苏沪交界处白天瞭望台夜里探照灯,360度无死角4/13/2022
- 突然被通知隔离,需要准备些什么物品呢?这份清单请收好→4/9/2022
- 上海疫情中,一位清华校友的非正常死亡(仅作参考)4/4/2022
- 亲历上海疫情:重新认识“白菜价”3/30/2022
- 立案侦查!“零号病例”带妻儿从上海返乡,引爆当地疫情!专家:病毒传播力超乎想象!3/30/2022